首页

加入收藏

您现在的位置 : 首页 > 最新资讯

宋志平:企业不创新是等死,但盲目创新会找死

时间:04-05 来源: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:121

宋志平:企业不创新是等死,但盲目创新会找死

作者:宋志平,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、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来源:总裁读书会(ID:winnerbook_club),选编自宋志平《企业迷思》《问道创新》《经营制胜》等多部著作企业创新的本质什么是创新?20年前,我们讲创新,大家好像知道什么是创新,现在讲得多了,到底创新是什么,一两句话好像很难说清楚。有人可能会说,科技和发明是创新,其实这些是创新的基础,科技和发明并不等于企业的创新。1912年熊彼特在《经济发展理论》中提出了创新的概念,100多年过去了,他这个概念基本还是正确的。创新指的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。比如新能源汽车,它是把电池、电机、电控组合起来。电池也是组合,把正极材料、负极材料组合起来。商业也一样,淘宝网把互联网、商家、消费者、第三方物流组合在一起,就形成了创新。我们常讲科技创新,其实科学、技术、创新是不同的概念。科学的目的是发现,技术的目的是发明,创新的目的是产品。科学是技术的基础,技术又是创新的基础,但技术只有成为产品的时候才能够成为创新的一部分,并不能说科学和技术本身就是企业的创新。有些产品还是先于科学和技术产生的。比如17世纪发明的蒸汽机,那个时候还没有热力学定律,是先发明了蒸汽机,后来才发现了热力学定律。比如疫苗,是先有的疫苗,人们才慢慢理解疫苗是怎样发挥的作用。所以科学、技术和创新之间是有逻辑关系的,科学和技术是创新的基础,但有科学、有技术不见得一定有创新。创新是寻找机遇的过程,创新要有目的、有质量、有效益。企业的创新范围极其明确,研究目的就是要解决什么问题、做什么东西,都是和生产经营、市场变化密切结合的,最后要落到经济效益上,要么有当期的效益,要么有市场的价值。做企业就得有效益,就得赚钱,创新也是如此。面对市场约束,企业必须做能赚钱的创新,把创新与经济效益紧密联系起来,赚了钱的创新才是好创新。如果创新没有效益,也就没能力投入再创新,烧钱烧到最后,企业都做垮了,创新也就失去了意义。中国建材近年来大力发展光电材料、复合材料、膜材料、石墨材料、工业陶瓷、人工晶体六大新材料业务,这些新材料都实现了工业化量产,而且都能盈利。中国建材是工业集团,我的想法是创新不是摆“花瓶”或搞“花架子”,不能量产、没有规模效益的创新坚决不做。在企业里,我不反对大家研究宇宙奥秘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,有强烈的好奇心、喜欢探索未知事物是好事,我也经常看一看最新的科技理论。但我同时认为,研究黑洞、引力波、人的起源这类问题,不是企业创新要聚焦的事情,企业也不可能为此提供专门的实验室和经费。不可否认,企业里部分技术人员有科学研究的实力,甚至能带来足以推动世界科学进步的重大成果,比如日本岛津制作所一位基层研究员就获得了诺贝尔奖。但总的来看,企业还是要发挥技术创新的专长,盯着新产品、新技术、新工艺,解决这些实际问题,这才是创新的立足点。我反复跟技术人员讲,专业带来效率,创新需要分工,一定要把创新的层级分清楚,知道企业创新的点位在哪里。有效的创新才是好创新现在社会上创新创业热潮如火如荼,但大家对创新也有不同的顾虑,觉得创新是天才的专利,做起来不容易;也有人盲目创新,承担了不必要的风险。其实,企业不创新是等死,但盲目创新会找死,而且死得更快。创新不能只靠个别人的“灵光乍现”,创新是可以学习的,有规律可依,有方法可循。创新究竟要怎样做?我主张开展有效的创新,简而言之,就是要提高创新效率,创造经济效益,减少盲目、不必要的风险,有效的创新才是好创新。那么如何开展有效的创新?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:一是有目的地创新。提前分析机遇、目标和路径,细致地谋划组织。德鲁克认为,有目的地创新甚至能减少90%的风险。很多人一听到创新就坐不住了,项目不了解清楚就立马干起来,这种盲目创新的例子并不少见。企业不是兴趣小组,在创新上不能做冲动派,不能做盲从者,而是要有方向、有风险意识,有的放矢、谋定而动。如果机遇摆在眼前,我们又有创新的基础,那就要果断进入,如果条件不成熟时贸然进入就会很被动。二是有组织地创新。创新不能靠单打独斗,任何创新都在一个系统组织中进行,形成功能互补、良性互动、开放共享的创新格局。创新需要战略勇气,而有效创新更需要系统支撑。企业要通过内外部资源的多元协同,充分发挥好组织创新的优势。例如,像目前芯片的研发就要开展联合开发,把半导体材料和装备制造等企业结合起来联合攻关。过去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每家都有铁塔,现在新组建的铁塔公司把三家的铁塔统一起来集中运行,不但节省了巨额投资,还聚集了很多资源。三是在熟悉的领域创新。相比而言,企业在熟悉的领域创新更容易成功。做企业,业务选择很重要,但选对了业务只是开头。业务选好后可能需要一二十年或二三十年,甚至更长时间,企业才能做到一流。在创新的过程中,如果我们放着熟悉的业务不做,反而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,一切从零开始,犯下颠覆性错误的风险就会很高。当然,我对跨领域创新并不是持否定态度,外部的某些创新可能对行业产生很大的乃至颠覆性的影响,这是必须认真研究的。但通常来讲,创新需要对一个行业有着深刻了解,不是有多年积累的内行,对于风险点和路径往往无从判断,盲目跨界十有八九会出问题。若确定要跨界且条件具备了,也需要有熟门熟路的盈利点作为底部支撑。四是选择合适的方法。很多年轻人不乏创新精神,但困惑于用什么方法创新。其实,创新有很多方法,自主创新、模仿式创新、集成创新、协同创新、持续性创新、颠覆性创新、商业模式创新等都是有效的创新模式。企业应根据自身状况和发展阶段,在实践中认真研究,活学活用。五是开展有效的管理。有效的创新有赖于有效的管理。现在一些科技型上市公司之所以运作得不太成功,原因之一就是科学家不擅长管理。科学家有了创新成果,常有自己做工厂做管理的倾向,而一旦把工厂做起来了,就会涉及贷款、生产、销售等各种问题,等于说科学家要向企业家转变,但做管理是不容易的。电灯的发明者爱迪生当年就曾创建了很多公司,但由于管理不到位,最终几乎都以失败告终。这说明,创新做得再好也不能替代管理。创新要善于把握机遇抓住机遇是创新的巨大推动力。创新的机遇无处不在,但又转瞬即逝。敏锐的创新意识来自长期实践观察,做企业要用心,才能把握创新机遇。以下五种情况可带来创新机遇。第一,结构调整带来的创新机遇。当前,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、优化经济结构、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,其中,既有严峻挑战,也蕴藏着大量的创新机遇。结构调整带来的创新机遇,包括扩大内需投资拉动、双循环市场、技术创新、绿色低碳、“一带一路”倡议、“走出去”等方面都大有可为。每次大的经济结构调整中,总有企业因不适应变化而销声匿迹,也总有企业因敏锐捕捉并抓住创新机遇而获得快速发展。第二,新知识、新技术带来的创新机遇。像中国建材开展的智慧农业就是个成功的例子,中国建材采用高透光率的白玻璃做成阳光温室,用水泥厂排出的二氧化碳作为温室里植物生长的碳肥,同时采用了太阳能光伏板发电带动LED灯对植物进行光合作用,这些科技的采用使中国建材种植的西红柿产量远远超过了同行,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。第三,市场需求带来的创新机遇。中国建材所属企业生产出了一款新型折叠电动自行车,重量为6千克,工厂还可根据个性化需求适当减轻重量。现在,我国很多城市都有地铁,但有的乘客从出发地到地铁口、从地铁口再到目的地往往还有一段距离,使用这种折叠电动自行车可以解决上述出行遇到的问题,非常便捷。这种折叠电动自行车的一块电池可供体重90千克的人行驶30公里,每公里约花费电费2分钱。第四,未来能源结构调整带来的创新机遇。2015年全球气候大会在巴黎召开。科学家预测,为了人类的生存,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2100年,地球升温不能超过两度,目前地球升温已超过一度。各国在巴黎全球气候大会上签署了相关协议,提出未来不能使地球升温再超过一度,这意味着到2050年人类要取缔50%~70%的化石能源,到2100年要取缔所有的化石能源。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,未来能源结构调整也会产生很多创新机遇。第五,时尚化带来的创新机遇。苹果手机很受消费者的青睐,它的创新秘诀究竟是什么?其中,很重要的因素是把时尚概念引入手机,迎合市场的流行趋势和年轻人的喜好。特斯拉的CEO马斯克设计的电动汽车广受欢迎,他公布的旨在向全世界提供电力的“特斯拉能源”计划也备受关注。马斯克改变了人们过去对蓄电池的认识,把蓄电池做成了流线型,外观美观时尚,可以像幅画一样挂在屋内,被称为能量墙家用电池。这确实引发了我们的思考,企业管理者不能简单地把产品当成一般产品,应为产品融入更多时尚元素,以吸引广大消费者的关注。大力弘扬创新文化创新文化是形成创新的环境和土壤,既是吸引人们进行创新活动的精神条件,又是激发人们参与创新活动的原动力。创新文化一旦形成,就会对各类创新群体产生影响,触发他们的创意并进而形成创新活动。创新文化是创新型企业的灵魂,是一切创新的前提和源泉。建立创新文化对企业具有重要作用:一是导向作用,能够激励或激发人们进行创造,保持创新思维,提高创新效率,从而实现创新目标。二是引领作用,能够促使人们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、敢为人先的锐气、蓬勃向上的朝气,极大地增强企业活力,推动企业不断破旧立新,改进提高。三是凝聚作用,是整个创新团队团结一致的精神动力和核心价值。四是辐射作用,能在企业里产生浓厚的创新环境和氛围,进而以企业创新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。一个创新型企业,一定是以创新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,一定是一个大力培育和激发创新意识、弘扬和保护创新精神的企业。我认为,企业要建立的创新文化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。第一,科学精神。创新不是凭空杜撰,不是异想天开,它根植于客观实际,必须从实际出发,按客观规律办事,因而要以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对待一切事物。包括解放思想、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,尊重规律、崇尚科学的理性精神,追求真理、敢于质疑的探索精神。创新创业需要科学规划、扎实工作、埋头苦干。第二,敢为人先。创新意味着突破和变革,创新文化提倡和促进一切以新的理论、技术、方法、制度改变旧观念、旧秩序、旧规范、旧事物的创新行为。这里需澄清两个误区,一是认为敢为人先就是敢冒别人不敢冒的险。创新从不应盲目冒险,而应认真思考、评估和把控风险,任何创新都要量力而行,打有准备、有把握之仗。二是认为敢为人先就是独自打出一片天。其实,创新是合作的、全面的、开放的,创新必须和各方面的创新配套、协调进行,还要实现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沟通借鉴、交流合作。第三,价值导向。创新的本质是超越,而超越的动力来自对新价值的期待和创造。创新是一种具有鲜明价值目标的创造过程。人们对创新的热衷,主要并非源于创新本身,而是创新所带来的价值。企业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,而是为了解决客户的问题而创新,为了给客户创造价值而创新,这是企业创新的根本理念,也是我做企业一直坚持的重要准则。第四,宽容失败。创新是个破旧立新的过程,这就意味着未知和不确定性,甚至是失败。因而无论是社会,还是企业本身,都要增强包容心、宽容度和承受力,敢于承担创新的风险和责任,营造不怕失败的宽松氛围。创新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和压力,因此既要鼓励创新也要宽容失败,给失败者热情的安慰与关怀,鼓励失败者东山再起。第五,以人为中心。人是创新活动的主体,企业创新文化归根结底要以人为中心,充分尊重每一个人的创新主体地位和主人翁意识,最大限度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。企业要通过各种途径,启迪、引导、激励和鼓舞创新活动,形成激发创新热情、鼓励创新行为和提高创新回报的环境,搭建事业平台、人生舞台,真正让人才引得来、用得好、留得住,使他们有满足感、获得感、幸福感。给年轻的创新创业者六点建议在国家政策的深入带动下,现在社会上的创新创业热潮高涨。但坦率来讲,创新创业不是一种碰运气的事,或者说不是一种大概率事件,只有少数人会成功,而且也不是人人都有创新创业的灵感,或者有这种性格、耐力。作为一个过来人,如果说要对年轻的创新创业者提些建议,我觉得有几点很重要:第一,思路清晰。思想不能糊涂,要首先想清楚发展战略,有人说战略是大企业的事,其实不然。不论什么规模的企业,都要明晰战略,明确做什么、不做什么、怎么做,知道企业从哪儿来、往哪儿去,企业的愿景和方向是什么。第二,善于学习。创新创业总是和不确定性绑在一起,因此我们要多听多看多读书,认真分析形势,及时学习新知识、新理论、新技术、新模式,始终跟得上时代步伐。今天进入大数据智能化时代,更要求我们加大学习和研发的力度。第三,注重合作。创新创业不能单打独斗,既要注重自我创新,也要注重围绕人才、技术、企业等进行资源的集成和整合。要有与人分利的思想,能融合、能共享,推动合作共赢,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支持,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。第四,量力而行。开辟一项新事业,不是因为偏好风险,而是因为看到了其中的机遇,为了把握这个机遇,在可控可承受的条件下,承担适度的风险,这才是风险与机遇的逻辑。做企业从来不应盲目冒险。企业在选择业务方向时要如履薄冰、如临深渊、战战兢兢,选定后就要扎扎实实,执着坚守,冒险不应是创新创业者的必然选项,任何创新创业都要量力而行。第五,耐得住寂寞。任何成功都是市场竞争严酷筛选的结果,企业家不是天才也不是完人,从创业到成功往往九死一生,只有少数人长期奋斗,最终脱颖而出。做事不专注,这山望着那山高,耐不住寂寞的人是做不好事情的。这就好比一个运动员,既拿百米冠军又拿马拉松冠军是很难的。当然,创业也有偶然成功的例子,但绝大多数是漫长而艰辛的,没有坚守的毅力不可能成功。第六,提高自身修养。做企业如同做人,必须有健康的人格,以正确的企业观为指引,这是基本前提。企业家要树立终身做企业的理念,心无旁骛投身创新创业事业,同时要培育家国情怀和兼济天下的思想,不仅为自己创造财富,更要为国家和社会创造财富。

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,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,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。

标签 : 最新资讯